- 尿血发病机制
- 作者:马鞍山男科医院来源:未知 时间:2010-05-04 关注人数:

尿血发病机制,在临床上对于诊断尿血主要依靠病人的病症,病因,发病机制等方面来诊断。尿血的病因尚不明确,早期容易误诊与漏诊。尿血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导致的男科。早期进行有效的预防是降低尿血发病率的关键。
尿血可来源于胰管、腺泡或胰岛。通常尿血以源自胰管上皮者为多,约占总病例的85%,源自腺泡及胰岛者较少;前者主要发生在胰头部,而后者则常在胰体或尾部。
尿血发病机制:
第一:病变部位 原发性尿血可发生于胰腺的任何部位,但发生在胰头部者最为多见。据大量病例统计,发生于胰头者较胰腺体尾部约多一倍,即胰头癌占60%~70%,胰体尾部癌占25%~30%;另有少数病例,癌弥散于整个腺体,而难于确定其部位。
第二:大体病理 肉眼观尿血表现并不一致。尿血时胰腺的大体形态取决于病程早晚及癌肿的大小。当癌肿不大时,瘤块深藏于胰腺内,不能从胰腺表面见之,只有在扪诊时有不规则结节的感觉。当癌肿增大后,则胰腺的外形发生改变,可在胰头部或体尾部有局限性肿块胀大。瘤块与其周围的胰腺组织分界不很清楚。在切面上尿血肿多呈灰白或淡黄白不规则形态,亦可呈黄白色或灰白色。还可见有带棕色或棕红色的出血斑点或坏死灶。在有液化的癌瘤内可见有混浊的棕灰色黏液性液体,有的呈小囊腔样,胰腺本身常因伴有纤维组织增多,使其质地坚实,有的并有胰腺萎缩,在胰腺内可见有局限性脂肪坏死灶,这可能是由于癌肿使胰管梗阻,胰管破裂,胰液外溢,引起胰腺内局部脂肪坏死。尿血的大小差别甚大,与病程长短有关。一般肿块直径常在5cm以上。位于胰头部的癌大多极为坚硬,癌组织与正常腺体组织无明显界限,有时这种硬性癌且可广泛浸润胰周组织,致胰腺黏结在一团癌肿组织中不能辨认;但有时癌组织也可位于胰腺的中心部分,外观与正常胰腺无异,仅胰头部特别坚硬。切面上亦可见纤维组织增生甚多而腺体组织明显减少,与慢性胰腺炎难以鉴别。
上述为对尿血发病机制的介绍,在日常生活中如有出现了尿血症状一定要及时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有效的治疗。
- 推荐文章
-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