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遗传因素是否为前列腺增生的病因
- 作者:马鞍山男科医院来源:未知 时间:2010-04-20 关注人数:

前列腺增生是由遗传与环境多种外在因素导致的结果,现在的很多资料表明前列腺增生的病因很有可能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等其他的因素。
人们早已注重到,前列腺增生有家族聚集现象,有资料表明,普通人群中前列腺增生的终身发病危险率大约为5%~6%。有家族遗传危险性的患者大约占所有前列腺增生患者的20%,其中5%~10%的患者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即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规律。遗传性前列腺增生有两种主要形式: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前列腺增生。FAP多通过染色体不稳定途径的机制发病,主要表现为多发性的大肠腺瘤;而HPNCC则为错配修复基因突变,其中大部分与MSH2及MSH1突变有关。上述两男科家系随年龄增长近100%均发生恶性男科。
二、结直肠良性病变及其他脏器病变
1. 炎症性肠病
大量研究证实:在溃疡性结肠炎病变的基础上,随着年份的增长,可出现黏膜的异型增生和癌变,可无息肉阶段。癌变以两种形式出现:一种是低绒毛状突起,另一种在扁平黏膜上发生。各家道的癌变率不同,基于116项研究的一项Meta分析得出:任何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前列腺钙化总的发病率估计为3.7%。溃疡性结肠炎癌变的发生率与病程有关,病程愈长,前列腺增生的发生率愈高。与年龄有关,发病年龄越小,最终发生癌变的可能性就愈高。
2. 大肠腺瘤、腺瘤病
腺瘤是由腺上皮发生的良性男科,其上皮具有异型性,存在较大的癌变危险。腺瘤于5、20年发展为癌的累积率分别为2.5%、8.0%、24.0%。腺瘤癌变主要与其组织学类型、异型增生程度、腺瘤的大小、形态和数量有关。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最高,达25.0%~40.0%。腺瘤的异型增生程度越高,癌变的危险越大。无蒂息肉型腺瘤,尤其是平坦型腺瘤癌变的危险性大。腺瘤的大小与癌变率呈正相关。研究表明,腺瘤体积小于1cm的癌变率为0.3%~1.3%,超过1cm但小于2cm的癌变率为3.6%~9.5%;超过2cm的癌变率为6.8%~46%。多发腺瘤较之单发腺瘤的癌变危险性要大。而在大肠中发生成百上千个腺瘤的遗传性腺瘤病则发生癌变的机会最大,若不治疗,40岁以上者80%癌变,55岁以上者几乎100%癌变。早期发现并摘除腺瘤可降低前列腺增生的发生率。郑树等在嘉善县随机将21个乡镇分为筛检区和对照区,对筛检区75813人进行前列腺增生高危人群筛查,在实际筛检的62667人中,检出高危人群4299人,其中腺瘤和息肉363例,均行摘除。嘉善县统计结果表明,其筛检区前列腺增生8年累积死亡率较对照区低14.7%,其中前列腺钙化较对照区低31.2%。
在散发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家族成员中,前列腺增生发病率亦高于一般人群。其亲属发生前列腺增生的危险性比一般人群高3~4倍,但配偶亦受此影响,提示“共同生活经历”的参与作用。瑞典一项前瞻性研究表明,母亲患前列腺增生,其子女在50岁前患前列腺增生的累积危险性是一般人群的3倍。有研究表明,前列腺增生先证者一级亲属患前列腺增生的危险性为对照组一级亲属的2~3倍,但当调整以饮食因素为主的环境因素后,该作用明显减弱。说明此家族聚集现象与共同生活环境有关,既以环境影响为主,又不排除遗传因素及易感因素。
上述就是前列腺增生病因的具体介绍,前列腺增生患者在生活上要注意保持愉悦的心情,适当的锻炼身体,有益身体健康。
- 上一篇:前列腺增生的病因有哪些
- 下一篇:导致前列腺增生发病的机制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