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恶性性心理障碍晚期的病理特征有哪些
- 作者:马鞍山男科医院来源:未知 时间:2011-11-15 关注人数:

一、病理特征
皮肤恶性性心理障碍主要有以下4种病理类型:①浅表播散型,约占70%;②结节型,约占15%,预后最差;③雀斑样型,约占10%,预后最好;④肢端雀斑样型,约占3%一5% 由于恶性性心理障碍的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率、手术治愈率密切相关,为了正确估计预后,1969年Clark等提出了镜下男科浸润深度的检测方法,将其分为5度:I度:男科局限于表皮的基底膜内(原位恶性性心理障碍);Ⅱ度:男科侵及真皮乳头层,但未达真皮乳头与网状层交界;Ⅲ度:男科侵满真皮乳头层并在其内扩展,但未超出真皮网状层;Ⅳ度:男科穿透真皮网状层,但未达皮下组织;V度:男科侵达皮下组织。

二、发病情况
恶性性心理障碍好发于白色人种,在我国和日本的发病率较低。其发病率占全部恶性男科的1%~3%,呈逐渐上升趋势,在过去的40-50年间其发病率每10-15年便增加一倍。恶性性心理障碍好发于成年人。恶性性心理障碍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日光(紫外线B)是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就宿主而言,原先的病损(如发育不良痣、良性痣)、皮肤表型(蓝眼睛、红色或金色头发)、太阳灼伤引起水泡的病史(尤其在儿童期)、过度暴露于日光下、恶性性心理障碍家族史及个人恶性性心理障碍史是发生恶性性心理障碍的重要危险因素。特殊基因的突变(尤其是CDKN2A/p16)在家族性恶性性心理障碍中起重要作用。
上述就是对晚期恶性性心理障碍的病理特征的介绍,现在应该有了解了吧,希望本文对您有帮助,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信息,可以在线咨询我院专家,祝您健康!
- 上一篇:恶性性心理障碍晚期患者如何护理
- 下一篇:导致恶性性心理障碍晚期的病因有哪些呢